我校孙敏捷团队在材料学领域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报道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材料学领域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影响因子15.62)在线发表了我校孙敏捷团队报道的最新研究成果——Size Switchable Nanoclusters Fueled by Extracellular ATP for Promoting the Deep Penetration and MRI Guided Tumor Photothermal Therapy。
蛋白或基于蛋白的诊疗试剂(PBTA)已被广泛开发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然而,游离状态的蛋白诊疗试剂在体内的应用往往会受到蓄积、渗透和选择性差等问题的困扰,阻碍其往临床进一步推广。
平衡纳米粒子在肿瘤部位的滞留(蓄积)及渗透一直是药剂学及材料学的研究热点。通常来讲,粒径较小的纳米粒子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却同时伴随着较差的肿瘤滞留;而粒径较大的粒子恰恰相反,表现出较强滞留及较差渗透能力。目前已开发的大部分蛋白诊疗试剂如细胞因子、单抗等粒径均小于10 nm,该小粒子很容易通过肾清除排出体内,其体内生物半衰期不到1小时,使得疗效大打折扣。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巧妙的利用肿瘤微环境高表达的三磷酸腺苷(ATP,0.1-0.4mM),并应用“沙拉(SALAD,Small-Assembling-LArge-Disassembled)”式递药策略解决蛋白诊疗试剂的应用瓶颈。他们首次开发出细胞外微环境ATP超敏响应型蛋白团簇,将白蛋白诊疗小粒(GdCuB, 9 nm)组装成蛋白团簇聚集体(DEP/GdCuB, 120 nm),延长血液循环半衰期,从而提高其肿瘤蓄积;当纳米团簇到达肿瘤病灶,能够快速解组装,释放白蛋白诊疗小粒,实现深层渗透,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变小”策略能够激活基于Gd的T1加权磁共振造影(MRI),实现高分辨MRI引导的肿瘤光热治疗。
此项研究工作不仅提供了一种平衡纳米粒子在肿瘤渗透及滞留的新策略,而且为下一代蛋白诊疗试剂的开发提供了实例论证,对优化蛋白诊疗试剂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来源|中国药科大学新闻网编辑|王刘念秋